-
长沙企业景气指数跃升彰显高质量发展动能
在招商引资持续发力和政策红利叠加作用下,长沙二季度企业信心指标实现突破性增长。工业领域以144.74的景气值领跑全行业,超三成企业盈利改善,反映出市场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一、核心指标双位数跃升释放积极信号 企业景气指数与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达到132.97和133.82,同比增幅均超19个点,延续了自去年末以来的"较为景气"态势。即期景气指数130.13与预期景气指数134.86形成的"剪刀差",凸显企业对未来三个月的扩张预期强于当期表现。 二、工业引擎作用持续强化 144.74的工业景气指数创下同比28.8点的最大涨幅,33.7%的样本企业实现盈利增长。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技术创新投入占比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推动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 三、服务业呈现结构性复苏 住宿餐饮业景气值提升19.4个百分点,旅游接待量恢复至同期水平。现代服务业中,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细分领域景气度突破14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1%。 四、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稳回暖 虽低于工业指标,但房企去库存周期缩短至合理区间,精装房占比提升至68%。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园区配套商业体出租率回升至92%,显示产城融合效应逐步显现。 五、政策组合拳形成支撑效应 长沙推出的"稳经济二十条"中,减税降费政策惠及89%的调研企业,科技创新再贷款工具使用率达73%。重点建设项目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订单增长17%,形成"以大带小"的产业链传导机制。 六、预期管理机制成效显现 企业家对下季度经营预判的乐观面扩大9.6个百分点,其中智能制造领域预期指数达142.15。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投资意愿指数同比上升12.3点,预示后续产能升级将持续推进。
2025-09-03
-
长沙人民中路地块打造中南数字产业新高地
长沙市近期启动人民中路467号地块综合开发项目,该地块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拟通过独资或合作模式吸引资本参与建设,规划建成集高端商务、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项目总占地面积247亩,总投资额超5亿美元,将分阶段推进整体或分片开发,助力区域数字经济升级。 一、项目定位与规划亮点 地块开发以“数字赋能、产城融合”为核心,规划建设多栋高端商务大厦,重点引入国内外知名IT企业区域总部。根据公开信息,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涵盖软件开发、云计算、服务外包等领域的产业集群,并配套建设专业化培训中心,预计可容纳超百家科技企业入驻。 二、区位优势与基础设施 该地块位于长沙主城区人民中路核心地段,周边3公里范围内覆盖多条地铁线路与城市主干道。规划方案显示,项目将同步升级区域交通网络,新增地下智能停车系统,并建设绿色能源供电设施,以满足高密度办公需求。 三、产业协同效应分析 作为中南地区稀缺的大规模产业用地,项目通过“基地+培训+服务”模式,可联动周边高校资源形成人才输送链。部分机构研报指出,此类综合性信息中心的建立,将推动长沙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产学研转化效率提升30%以上。 四、开发模式与政策支持 投资者可选择整体开发或分三期实施建设,享受长沙市关于现代服务业项目的税收减免与租金补贴。值得注意的是,地块规划预留了15%的弹性空间,便于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商业配套比例。 五、生态效益与社会价值 设计方案采用国际领先的环保建筑标准,屋顶光伏与雨水回收系统预计降低能耗20%。项目建成后,不仅可新增近万个就业岗位,其开放式科创空间还将定期向公众举办数字技术展览,强化科技惠民功能。 目前,地块前期平整工作已完成,多家国际咨询机构参与制定了智慧园区建设标准。该项目的推进标志着长沙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未来有望成为辐射中部地区的数字产业标杆。
2025-09-03
-
长沙天心区推进百项民生工程助力区域发展
长沙市天心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通过招商引资与财政投入双轮驱动,全面启动涵盖教育、基建、公共服务等领域的重点民生工程。2014年,该区规划实施129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超10亿元,旨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与区域综合承载力,为“民生立区”战略奠定基础。 一、教育设施升级扩容 天心区将教育资源优化作为重点,新建及改造7所中小学校,包括明德天心中学等高标准教育项目,预计秋季投入使用。此举可新增学位近万个,缓解局部区域入学压力,同时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 二、基础设施全面提质 区域交通路网、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同步推进,计划完成20条背街小巷整治及5个社区供水管网更新,惠及居民超3万户。部分项目已纳入市级重点项目库,形成市区两级联动推进机制。 三、公共服务体系完善 新建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残疾人托养设施,并试点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提升公共资源使用效率。 四、生态与文化协同发展 湘江沿岸景观带建设、社区文体广场改造等工程陆续启动,结合区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打造“15分钟生活圈”示范样板。部分项目采用环保建材与节能技术,符合绿色建筑标准。 天心区通过建立项目动态督查机制,确保年度民生任务按期完成。相关举措获省级部门专项督查组肯定,其经验已在部分兄弟区县推广复制。未来三年,该区将持续聚焦民生短板,形成长效投入机制。
2025-09-03
-
长沙娃哈哈光伏项目并网助力园区绿色转型
在湖南省长沙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中,长沙娃哈哈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成功并网,成为当地推动清洁能源应用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标杆案例。该项目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了企业降本增效与节能减排的双重目标,为区域综合能源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一、项目背景与建设规模 作为湖南省首个由专业节能公司自主运营的新能源发电项目,该工程覆盖乳制品、饮料及食品加工三个厂区的屋顶资源,总装机容量达兆瓦级,年发电量可满足大型生产企业部分用电需求。项目采用光伏组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在解决屋顶防水问题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空间利用率。 二、技术创新与运营模式 项目创新性引入融资租赁机制,整合设备供应商、能源服务商等多方资源,形成"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闭环体系。通过智能化监控平台,实现了发电效率、设备状态的实时追踪,为后续运维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这种轻资产运营模式降低了用能企业的初始投资门槛。 三、经济效益与环保价值 并网后预计每年可替代标准煤燃烧超千吨,减少相应碳排放。电价优惠机制使企业用能成本显著下降,而防水功能的集成设计更延长了建筑使用寿命。这种立体化收益模式,增强了工商业主体参与新能源项目的积极性。 四、行业示范意义 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湖南省在分布式能源开发领域取得突破,其"自发自用"的消纳方式为高耗能园区提供了绿色转型样本。相关经验已纳入省级综合能源服务推广案例库,未来将在同类型产业集聚区进行模式复制。 目前,湖南省正以此类项目为蓝本,加快制定厂房屋顶光伏建设标准,进一步优化新能源项目备案流程。随着更多市场主体参与清洁能源投资,区域能源结构转型进程将持续加速。
2025-09-03
-
长沙五一东晓园大厦餐饮住宿招商项目启动
作为长沙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位于五一东路附2号的晓园大厦正式启动餐饮住宿业态招商。该项目地处核心商圈,提供476平方米灵活租赁空间,以每平方米0.45元的日租金和0.6元的物业费用吸引投资者,旨在打造区域商业新地标。 一、区位优势与商业价值 晓园大厦坐落于长沙五一东路黄金地段,毗邻地铁枢纽与城市主干道,周边聚集大型购物中心、写字楼及旅游景点。历史数据显示,该区域日均客流量超10万人次,消费潜力显著。建筑内部采用多楼层分层招商模式,可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 二、业态规划与政策支持 项目明确聚焦住宿与餐饮行业,优先引进连锁品牌与创新业态。根据公开政策,入驻企业可享受长沙市关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减免与装修补贴。大厦配备智能管理系统,物业标准符合商务楼宇甲级认证。 三、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 近年长沙住宿餐饮业年增长率稳定在8%以上,五一商圈的夜间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晓园大厦的租金水平低于同区域均值15%,成本优势明显。第三方评估报告指出,该区域商铺平均回本周期为2至3年,投资回报率高于郊区项目40%。 四、硬件配套与可持续发展 建筑内部配置中央空调与双路供电系统,消防设施通过2023年安全验收。业主方承诺未来三年内增设光伏发电设备,响应长沙市低碳建筑规划。周边一公里内建有3处停车场,共计1200个车位,可解决客流高峰期的停车需求。 目前,项目方已与多家品牌展开接洽,首期招商预计于年底完成。分析认为,晓园大厦的投用将进一步完善五一商圈的商业生态,为长沙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2025-09-03
-
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将启幕潇湘文旅盛宴
湖南省政府主办的2016中国湖南旅游产业博览会将于12月在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通过四大主题展区与六大概念板块全面展示文旅资源,同步推出招商推介会等系列活动,为区域旅游发展格局构建提供招商引资平台。 一、展会架构与区域布局 本届博览会规划3万平方米展览空间,设置锦绣潇湘、韵味潇湘、精彩潇湘、快乐潇湘四大展区,系统性呈现湖南文旅产业全貌。展区采用“城、景、韵、智、情、匠”六大概念分类,其中一层侧重场景化展示,涵盖14个地级市形象馆、古镇群专题展及智慧旅游云展区;二层聚焦交易功能,通过展销联动推动湘江旅游带与四大圈层资源整合。 二、特色活动与产业赋能 除常规展览外,组委会策划了旅游资源专项推介会、产业精英恳谈会等专业活动,同期举办跨年灯展、新春庙会等大众参与项目。往届数据显示,该展会已累计吸引超3600家参展机构,覆盖旅游全产业链要素,现场交易额突破亿元,成为中部地区文旅资源聚合的重要载体。 三、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 博览会以长沙为核心枢纽,联动张家界、岳阳、怀化、郴州等重点城市,强化“一带四圈”空间布局。通过全域旅游示范区展区等载体,展示长株潭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文旅融合成果,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市场化解决方案。 四、文旅业态创新趋势 智慧旅游云展区将呈现VR景区体验、在线预订系统等技术应用,湖南旅游强县展区则突出非遗手工艺、特色民宿等乡村文旅案例。旗袍大赛、家庭摄影赛等活动进一步凸显文旅消费的多元化特征,反映产业从传统观光向沉浸式体验转型的趋势。 本届博览会延续往届专业化、国际化定位,通过资源展示、交易促进、技术交流等多维互动,持续提升湖南文旅品牌影响力,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2025-09-03
-
长沙黄兴现代市场群打造长株潭商贸新引擎
作为长沙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黄兴现代市场群以73500万美元独资投入,聚焦住宿餐饮等民生消费领域,依托武广高铁枢纽优势,规划建设5000亩现代商贸集群,将成为承接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升级的核心载体。 一、区位优势奠定发展基础 项目选址长沙县黄江公路与长株高速交汇地带,紧邻武广高铁长沙南站,15分钟车程覆盖长沙主城区。该区域属长株潭融城核心区,周边京港澳高速、机场高速等7条主干道构成立体交通网,物流效率显著提升。 二、产业规划瞄准消费升级 市场群以“日常生活全场景”为定位,规划建设智慧农批、家居体验、预制菜研发三大主题板块。其中预制菜产业园区将整合中央厨房、冷链仓储等功能,配套建设星级酒店与餐饮示范区,形成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 三、城市功能疏解关键节点 作为长株潭专业市场外迁主要承接地,项目已吸引原高桥大市场建材、红星农副产品等8类业态商户签约入驻。新建的数字化交易平台可实现年吞吐货物量超千万吨,较传统市场降低30%物流损耗。 四、绿色建筑树立行业标杆 项目采用海绵城市设计标准,建筑光伏一体化覆盖率将达40%,配套建设18万平方米生态停车场。通过雨水回收系统和地源热泵技术,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 五、区域经济带动效应显著 建成后预计创造就业岗位2.6万个,辐射服务湖南省内2000万人口。长沙县已同步推进周边学校、医院等15项配套工程,着力构建“以产兴城”的现代化商贸新城。
2025-09-03
-
戴道晋调研长沙农业气象基地,强调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湖南省相关领导率队在长沙市望城区、宁乡市、岳麓区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考察现代农业发展及气象观测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强调要通过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推动农业现代化,同时全力保障国家级气象项目的落地运营。此次调研为区域农业转型升级和气象服务能力提升指明了方向。 一、聚焦种业创新与智慧农业 调研组首站抵达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中心,详细了解种质资源库建设、育种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情况。该中心作为华中地区重要的农业科研平台,已收集保存数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为水稻、油菜等作物的品种改良提供关键支撑。相关领导指出,要充分发挥种业“芯片”作用,加快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推动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在隆平高科宁乡关山基地,调研组考察了智能化育秧工厂和无人农场示范区。基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精准播种、变量施肥,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率达95%以上。相关领导强调,智慧农业是未来趋势,需进一步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经营主体。 二、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宁乡市双江口镇优卓牧场是全省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采用全封闭式恒温牛舍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年生鲜乳产量超过万吨。调研组深入养殖区询问饲料配方、疫病防控等细节,对企业提出的冷链物流成本较高问题现场协调解决。相关领导要求相关部门完善产业配套政策,重点支持规模化、生态化养殖项目,打造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三、强化气象服务民生功能 位于岳麓区莲花镇的长沙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是国家级重点项目,建成后将填补中南地区大气垂直观测空白。调研组察看风廓线雷达、激光测风仪等设备运行情况,强调气象数据对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至关重要。相关领导指出,各级单位要优先保障基地建设用地、电力等需求,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为粮食安全、生态保护提供精准气象服务。 四、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调研总结会上,相关领导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整合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资源,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二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投入,提升抗灾能力;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指出,气象基地建设要同步规划数据应用场景,开发面向农户的灾害预警产品。 此次调研凸显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长沙市将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以气象现代化服务“三农”发展新格局,为全省农业强省建设提供示范。
2025-09-03
-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
近年来,长沙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长沙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作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域,长沙正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15年,长沙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总产值较同期实现显著提升。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长沙在重点产业领域的持续投入和政策支持。以3D打印、环保工程、新型显示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增长亮点,带动了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长沙通过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吸引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落户,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 二、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长沙制定并实施了多项支持政策。在科技资金管理方面,创新性地推出了后补助机制,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长沙加快推动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重点支持关键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这些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三、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 2014年获批的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长沙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长沙正抓紧制定示范区发展规划,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通过整合区域创新资源,长沙着力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全方位支持。 四、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长沙科技工作紧密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展开,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在科技创新推动下,长沙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长沙企业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五、未来发展方向明确 面向未来,长沙将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通过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等措施,长沙将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框架下,长沙科技创新工作有望实现新的跨越。
2025-09-03
-
长沙机动车环保标志申领新规助力绿色交通
为推进绿色交通体系建设,长沙市近期出台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新政策,通过优化环保标志申领流程和扩大服务网点,进一步便利车主办理相关业务。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也为长沙市招商引资营造了更优质的生态环境。从2015年起,长沙市将在重点区域对未持有环保标志的机动车实施限行管理,目前全市已设立38个免费发放点。 一、限行政策背景与实施范围 长沙市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计划在五一大道橘子洲大桥至车站中路以西路段实施24小时限行措施。该政策主要针对未取得环保标志的机动车以及高污染排放车辆。限行区域内,所有未张贴有效环保标志的机动车将禁止通行,包括本地及外地牌照车辆。 二、环保标志申领具体要求 符合国家免检标准的新车可直接凭相关证件申领环保标志,无需进行额外检测。已通过年检的车辆只需提供基本证件即可办理,而未年检车辆则需额外提交排气检测报告。所有申领过程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充分体现便民服务理念。 三、服务网点布局与办理指南 全市范围内设置的38个服务窗口覆盖各个区域,车主可根据居住或工作地点就近选择办理点。办理时需注意区分车辆状况,准备相应材料。为避免集中办理导致排队,建议车主合理安排时间,错峰前往。 四、政策实施意义与后续规划 该政策的实施将有效降低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未来长沙市还将持续完善机动车环保管理体系,通过技术升级和服务优化,推动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相关部门也将加强政策宣传,确保车主充分了解办理流程。 五、注意事项与温馨提示 车主应及时检查车辆环保标志状态,避免因标志问题影响正常出行。对于车辆排放状况存在疑问的,可提前进行检测。各办理点将提供专业咨询,协助车主顺利完成申领。随着政策实施的推进,长沙市机动车排放监管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
2025-09-03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